“广寒宫”翻身:广州今年为啥这么多演唱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伍素文丨广州报道
最近,广东人的朋友圈弥漫着一股子“星”味。
张学友、陈奕迅、刘若英、林俊杰、五月天、Westlife……一批明星,不是在广州开演唱会,就是在筹办广州站演唱会的路上。往年追星人群眼里的“广寒宫”,今年可谓是“星光熠熠”。
除了演唱会,各类明星见面会、音乐会等也纷纷在此举行,粉丝经济给当前火热的暑期文旅添了一把火。
演唱会排期已至年底
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官网可以看到,与演唱会相关的营业性演出准予许可决定6、7月有着明显的增加,目前排期已经到了今年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5日,已有不少于25名耳熟能详的歌手在广州举行或计划举行演唱会。
比如,林俊杰将于9月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连开两场、五月天将于10月在广州的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连开三场演唱会、王心凌Sugar High巡回演唱会广州站将于11月在广州体育馆举行等。
明星众多,抢票难度也很高。小佳今年在深圳抢了五月天的票,意犹未尽的她,打算还要去广州看林俊杰的演唱会。7月10日晚上8点,林俊杰广州演唱会开票。当晚抢票的激烈程度超出了小佳的想象,可以用“秒没”来形容。“订票的时候需要填票的信息,在进入支付页面前就没了,太难抢啦!试问跟‘黄牛’怎么拼速度!”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甚至有报道称,在林俊杰演唱会官方购票平台之一的JJ20上,观众需要答对有关林俊杰的5道题目,才有资格进入抢票页面。为了买票,有“黄牛”招募985、211及本科以上的大学生背题,参加“考试”。还有粉丝自制错题本,拿出了高考前复习知识点的冲劲逐条背诵。
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演出按下暂停键,演出市场遭受重挫,“云音乐节”“云演唱会”等形式兴起。但是,当生活逐渐复常,线上演唱会仍然无法替代线下独有的氛围和情感。因此,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首年,娱乐演出市场迎来了“报复性观演”。
“今年人都疯了!”“追星”多年的林俊杰粉丝晶晶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在她印象里,林俊杰在广州的演唱会其实也没少开。今年广州场抢票既然已经无望,她打算转抢北京场,再试南京场,“还抢不上就是命了”。
根据大麦网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演出行业洞察报告》,2019年演唱会票房体量top5的城市按顺序分别为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南方演唱会消费能力普遍高于北方。
而今年,广州有望一举“登顶”。有网友统计发现,今年广州、上海稳居中国演唱会之城的第一梯队。从演出艺人的数量来看,广州排名第一,从演出场次来看,上海排名第一。
除了演唱会,其他明星的音乐会、见面会、电影路演等也安排在了广州。鹿晗、seventeen、刘宇、宫脇咲良……一批备受Z世代欢迎的偶像也先后到访广州,吸引了不少粉丝到现场追随。
曾因艺人演出活动较少而被调侃的“广寒宫”,终于“翻身”了。
演唱会经济
看一场演唱会,不仅要买门票,跨城的话还需要来往路费、住宿、餐饮等一系列连锁消费。
晶晶之前去邻近城市看了三场林俊杰的演唱会,门票买的780元的看台,加上路费和酒店等,算下来总共花了三千元左右。这已经算是比较低的花销了。
根据前述报告,从消费结构来看,中国观演人群呈现“低频次、高单价、稳输出”的消费特征。在2019年演唱会用户群体的分布中,90后人群占比为72%,其中95后占比达31%。年轻人的购买力也在持续增长,演唱会人均投入为1525元。
虽然被戏称为“广寒宫”,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广州其实是中国流行音乐、影视剧制作非常重要的中心。
“90年代的广州可是弄潮儿,那个时候中国流行音乐大多是从广州发源,一直到了2000年之后,中国影视产业中心转移到了北京。‘广寒宫’也就是最近这十几年的一个说法。”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城市战争创始人孙不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广州天然具有适合举办演唱会等演艺活动的条件。孙不熟认为,在地缘上,广州靠近香港,香港艺人在广东有着非常深厚的粉丝基础,到内地开演唱会,广州是最佳选择。其次,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华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广州举办演唱会可以辐射到更多的人群。大学生是演唱会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广州有着全国最多的大学生数量。
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教授王先庆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的人文环境、硬件软件基础比较好,消费场景多,非常适合开展各类演艺活动。现在随着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需要,广州演艺活动的数量、质量都在提升,既增加了人气,也促进了消费。
今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提出,推进文商旅体娱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康养、会展、美食、美容、运动等服务消费,提升“乐玩广州”“食在广州”“美在花城”的全球知名度。
“2021年,广州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我们当时在做规划方案的时候,特别提出要打造文化消费中心城市,把演艺活动这个板块突出出来。”王先庆说。他认为,广州还需要结合好本地文化特色和传统优势产业,在演艺活动的层次、大场景节目的打造上进一步提升。
孙不熟则认为,演艺活动只是整个文化产业的一个环节,要想真正带动产业链,只是举办活动远远不够。“粤港澳大湾区有市场,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但是缺少生产部门。现在文娱生产部门还是高度集聚在北京。广州要以演唱会的繁荣为契机,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影视制作公司、经纪公司、娱乐文化公司、艺人工作室等进驻,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