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健康险又一次大机会?国家、监管提振消费信心,可消除后顾之忧的险种应得到更多重视

健康险又一次大机会?国家、监管提振消费信心,可消除后顾之忧的险种应得到更多重视

沃鑫才子沃鑫才子时间2023-08-28 分类财经浏览32557

注:本文原题《促进消费信心恢复,商业健康保险大有所为》,作者李永靖,系德国洪堡学者。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的银行业保险业2023年上半年数据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规范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消费金融环境,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其中,针对保险行业,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旅行社责任险、旅客意外险、新能源汽车保险、汽车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等多样化、个性化保险产品,为支持消费恢复发展提供保险保障。

影响中国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一是老百姓(603883)有没有消费能力,二是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有没有解除。人们的收入是否用于消费,取决于个人对未来生活保障的判断,如果人们对未来生活有充分的保障与信心,那么当期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就会大幅提高。

金融监管总局的呼吁不是一时一事之举,在中国社保制度“保基本”的基调下,应对当前市场和经济环境,保险业也需要更多考虑,通过产品服务的创新更好地化解国人对未来潜在大额支出的风险忧虑,针对不同人群的保障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障方案。

对人身险公司来说,多样化的商业医疗保险和个性化的健康保险产品,本身既是保险服务消费品,又是帮助消费者去除心结的有效风险管理工具。在后定价利率3.5%的时代,人身险行业亟需打破传统思维,在促进消费的大环境下,聚焦自身独一无二的保障特点。

健康保险本身作为特殊风险管理服务消费品,具备化解潜在风险,促进消费意愿的社会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意见关于对健康保险发展的期待,也应当成为保险行业回应经济环境变化带来新需求,在后定价利率3.5%时代重回变革创新之路的新号角。

01

医疗费用持续快速上升,商业医疗保险可有效分散家庭大额医疗费用支出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公报数据,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支出中,近三成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承担。长期以来,医疗费用支出一直是让每个中国家庭恐惧面临的主要大额费用支出。今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219元,同比增长17.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6%。医疗保健消费涵盖着整个医疗健康,相当于医院和药店的综合消费。

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发布的统计数据,2019-2023年上半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分别为941元、848元、1015元、1041元、1219元。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响,当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有所回落,但2021年后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已出现加速上行的趋势。

在医疗费用支出增长趋势如此清晰的形势下,商业医疗保险仍然是做好家庭大额医疗费用支出风险分散的最重要健康保险产品,通过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费用支出风险管理,增强家庭整体经济的稳定性。

2016年到2020年间百万医疗险取得高速增长的外部主要因素也是如此。而2020年到2022年的3年时间内,各城市定制补充医疗保险(惠民保)因为价格普惠亲民,政府指导背书,也出现了另一波的大发展。

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低价的惠民保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百万医疗险的市场规模,但对整个国内市场来说,受到不同形式的商业医疗险保障的总人数在增加,个人经历或身边家人亲戚朋友经历商业医疗保险理赔支付的人数在增加,全社会对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认知也在增加。这些都会为商业医疗保险下一步的科学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一些行业的从业者担心惠民保会持续挤压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但其实从惠民保的经营特点来看,在医疗费用支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下,惠民保必然无法维系长期固定的统一费率。各地惠民保方案和价格本身就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做动态调整。今年,已有多个一二线城市的本地惠民保业务出现整体超赔的情况。

此外,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进入共同富裕发展阶段的国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不会仅停留在普惠层面,商业医疗险的产品形态、保障责任、价格区间必将会根据不同客群的需求再做精细化设计,一些公司聚焦特定医院服务,开发适合有较大人口基数的城市的定点中高端医疗保险,就是好的尝试方向。国内大城市的人口基数,超过很多欧洲国家人口,服务特定范围的人群需求大有文章可做。

当然,这种精细化设计绝不应该是噱头式的营销宣传。一位行业大佬近期分享的自身门诊医疗险的理赔案例让听众哭笑不得,拍照上传大堆理赔材料之后,几百元的门诊医疗费用实际获得理赔金额2.4元。这种保司大力宣传的便捷数字化理赔过程,与隐藏在小字描述的赔付比例和免赔额后的实际理赔结果,给客户带来的体验反差巨大。

不停留在低层次的营销噱头获客的旧思维中打转,让不同需求客户能够触达合适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发展中高端医疗险、服务带病人群的医疗险、老年防癌医疗险、百万医疗险等,构筑多样化的产品线。

02

国民家庭日趋小型化,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可配角变主角

健康险又一次大机会?国家、监管提振消费信心,可消除后顾之忧的险种应得到更多重视

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国民多样性需求的新环境下,保险行业的商业健康险主力险种仍然是重疾险和医疗险,其中,医疗险还是在2016年后才真正迎来了蓬勃发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健康保险产品的供需失衡。

这种失衡不单单是各家公司开发几个不同类型的失能收入损失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就是完成供给侧改革了,而是需要公司从运营能力、合理利润设定、培训宣导、服务配套等方面综合考量,完成产品方案设计。

以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为例,该险种作为发达国家健康险的重要分类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但在国内市场几乎无迹可寻。这其中自然有产品定价所需要的基础数据不足,缺乏失能发生率、索赔额、失能持续时间等经验数据的客观原因,也有很大原因是在重疾险一家独大的环境下,行业对专业化的健康险险种缺乏深入研究。

根据第六次和第七次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持续下降,近20年已从2000年的户均3.44人,下降至2020年普查的2.62人。当前中国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的现状,使得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家庭各方面的财务支出压力大,若家庭的主要收入承担者无法获得收入,将影响整个家庭的财务稳定。这种影响不光来自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失业,另一部分也来自因疾病和意外事故带来的劳动能力丧失,因此家庭结构的这种变化增加了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潜在需求。

随着受教育程度和对风险认知较高的80、90群体成为劳动市场的主力,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市场环境和需求已经具备。个税APP和综合报税等新生事物,也让过去较难确定的个体收入可以合理量化,确定收入保额。

过去几年,在重疾险作为健康险主导的时代,重疾险被赋予很多收入损失补偿的功能,以丰富其内涵,但其中也存在重疾责任复杂宽泛、产品定价储蓄成分占比导致的锚定收入保额高导致价格过高的问题,当前,保险行业可以采用由简至繁、逐步推进的策略切入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开发推广,充分释放专业健康保险的杠杆效应,帮助客户家庭建立专业收入损失屏障,解决生活消费的后顾之忧。

03

面向广大非个税人群,可通过发放健康保险消费券扩大风险保障杠杆效应

今年8月1日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实施,在支付宝平台上,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公司的税优健康险产品,较2015年的老税优健康险极大的提高了操作便利性,扩展了产品种类,个人所得税优惠也切实给达到一定收入标准的客户带来了实惠。

国内关于社会保障制度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研究很多,结论也很清晰,两者具有杠杆效应的正相关关系。那么中国保险行业是否也可以向顶层政策设计者大声呼吁,商业健康保险具有同样的风险保障功能和杠杆效应,是否可以参照各地已经成功推广的消费券的概念,让暂时还不能享受税优政策的群体,也能更加有动力选择商业健康险来构建应对个人和家庭风险的坚固堡垒?

德国通过税收优惠结合财政补贴推广李斯特养老金的成功经验,在当前的促进国民消费的大环境下,同样值得借鉴。

德国在进入21世纪后,为了解决国民老龄化带来的家庭养老金储备和老年失能失智的长期护理费用支出风险,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结合对非税收国民的财政补贴,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杠杆作用,激励德国公民健全了个人家庭的保障体系和保障厚度。

李斯特养老金根据德国公民的家庭状况,分别对投保人本人、配偶和子女予以不同额度的专项补贴。德国政府对未到法定投保年龄的个人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人,按照每月10欧元的定向保费津贴,鼓励更多的德国公司加入长期护理体系。

德国通过财税激励的杠杆作用,成功建立起李斯特养老金和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让德国国民在较低储蓄率的情况下,仍然有信心通过各种消费提升家庭的生活品质,也增加了国民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德国的这种通过商业保险投保补贴,放大家庭保障杠杆,增强国民消费信心的做法,在我国当前亟需重塑信心,促进国民消费的大环境下,值得借鉴,发放商业健康保险消费券,或许就是最直接的方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控股股东学校食堂成交额德邦物流
铭科精技:关于回购事项,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会认真研究和考量 1031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 逾五成净利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