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种子基金”10年惠民4万余人次
四川攀枝花干热河谷里,树木枝繁叶茂,田园瓜果飘香,一颗颗泛着青红的芒果正在接受阳光的洗礼。这片芒果园的主人李明月乐呵呵地说,这些即将成熟的芒果,预计可为她家带来10余万元收入。
李明月是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裕民村芒果种植专业户。她说,今年的芒果收成好,也得益于“三峡种子基金”项目为她送来了“及时雨”。2023年初,由于缺少资金购买种植芒果的生产资料,她一度愁得夜不能寐。得知“三峡种子基金”正在攀枝花市试点推广,她第一个提出了资金使用申请,随后获得3万元周转资金,解决了燃眉之急。这是三峡集团设立的“三峡种子基金”在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库区“落地生根”后,推广到乌东德水电站库区“开花结果”的成功案例之一。
“三峡种子基金”是2012年三峡集团与四川省宜宾市合作创立并推行的社会扶贫项目。设立“三峡种子基金”项目,旨在帮助金沙江下游水电移民和贫困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和服务项目,实现增产增收。“三峡种子基金”项目运行10年来,累计为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叙州区等地提供发展资金近2000万元,帮扶一大批水电移民和贫困群众建起了葡萄园、李子园、龙眼园、生猪养殖场、蛋鸡养殖场、肉牛养殖场、白酒加工作坊、茶叶加工作坊等致富项目,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为千里金沙江库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被群众誉为发展生产的“金种子”。
据三峡集团移民办向家坝和溪洛渡项目部负责人介绍,三峡种子基金采取“小额、低息、滚动”运作方式,手续简捷、操作方便、群众接受度高。10年来,“三峡种子基金”惠及宜宾市72个村(社)、4万余人次。据初步测算,利用该基金发展生产的农户年均净增收4000元以上。
在距离向家坝水电站不到10公里的宜宾市叙州区安边镇大滩村,看着即将成熟的葡萄、蜂糖李累累挂满枝头,狄少维的脸上满是笑容。平常,他喜欢在果园里劳作、忙碌。他说,望着沉甸甸的果实,心情特别舒畅。
蜂糖李
狄少维是叙州区安边镇大滩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大滩村利用“三峡种子基金”发展“人无我有”的特色产业,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增收致富产业。狄少维说,大滩村村民大多是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2016年三峡集团通过“三峡种子基金”帮扶大滩村发展紫秋葡萄种植。2018年持续助力帮扶大滩村发展特色产业,之后三峡集团根据大滩村实际发展情况,陆续增加支持资金。如今,大滩村紫秋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提高。2022年,全村葡萄总产量达400余吨。由于葡萄产量大、品质好,还带动当地建了两家葡萄酒厂。与此同时,大滩村的蜂糖李种植、鸵鸟养殖等特色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有了这些产业,水电移民和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就有了基础和保障。”狄少维说。
鸵鸟
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红光村养猪大户凌章前拥有超过1000多平方米家庭养殖场,最多时养殖了300多头生猪。他说:“有了‘三峡种子基金’,我能用上好的粮食饲料。‘三峡种子基金’给了我再次创业的勇气,也给了我扩大养殖规模的底气。”
养猪场
宜宾市屏山县新安镇勤俭村干部胡开银介绍,该村利用“三峡种子基金”,以“库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示范园,引导带动全村集中发展茵红李产业,全村茵红李种植面积达到1700亩,投产面积年产量可达到15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750余万元,人均年净收入8000元以上。在勤俭村,上门来收购茵红李的全国各地客商络绎不绝。来自重庆的水果经营商郭先生说,他们派人天天守在勤俭村,把果农们采摘来的果子直接筛选后分装发货,有多少收购多少。勤俭村村民何海波种了2000多棵李子树,今年收入预计有20至30万元。
茵红李
“三峡种子基金”只是三峡集团通过产业帮扶移民群众发展致富的一个缩影。“在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过程中,三峡集团积极主动履行央企社会责任,通过教育、医疗、产业、生态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全方位参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金沙江库区广大移民群众逐步过上了小康、幸福的好日子。”三峡集团移民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级电站先后投产发电,三峡集团将“三峡种子基金”在向家坝水电站库区运行管理的成功经验,逐步在其他3座水电站库区推广运行,助力金沙江下游库区移民后续发展,促进地方乡村振兴工作。据三峡集团移民办社会责任与政策研究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三峡集团向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宁南县,云南省元谋县持续投入“三峡种子基金”。随着“三峡种子基金”推广拓展,发展致富的希望也走进金沙江千家万户,将有更多像李明月、凌章前一样的金沙江库区群众获得帮扶,在产业发展和增收致富的路上越走越稳。
供稿: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