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峰:制作与演奏二胡的“双栖艺人”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一些平常很少展示自我、处事低调,却又有一定才华或本领的人,往往隐藏于老百姓之中,当他们“显山露水”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到惊艳,人们习惯性地夸奖说“高手在民间”。
在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麾东村就有这样一位“高手”,潜心二胡制作,引来众多的专业演奏人员和团体前来订购;工作之余专注于二胡演奏,其水平堪比专业。被二胡演奏家、扬州市二胡专业委员会主席刘湧评为“双栖艺术人才”,他就是陈继峰。
始于爱好 学习二胡为生
据陈继峰介绍,他爸爸年轻的时候参加游击队,一次在江都宜陵与日军战斗中负伤,后在原共二村的老庙里养伤,在这期间,幸亏庙里的老和尚倾心救治才活了下来,后来便拜和尚为师学习经文和二胡演奏,跟着做佛事。
陈继峰在工作室练习二胡
解放后,爸爸响应国家移风易俗的号召在家务农。当家里大人都出去上工的时候,时年七岁的陈继峰就把爸爸做佛事所用到的乐器偷偷地拿出来玩,爸爸怕他把这些乐器弄坏就到处藏,但每次都被找到,后来,爸爸索性把这些乐器挂在房梁上,但还是被陈继峰取了下来。爸爸见他对乐器如此钟爱,加上又有一定的天赋,于是开始教他学习乐理和乐器,尤其是二胡、笛子和唢呐。6岁时,就能完整地演奏《东方红》。
1982年,江都县文化馆的扬剧团在当时的麾村公社演出,可是乐队里缺少一名唢呐演奏人员,于是就打算在本地找一名有一定基础的唢呐演奏学员。陈继峰就去报名,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团里的专业老师看中,自这年起,他就跟着扬剧团走了,从一名民间艺人变成了一名剧团乐队成员。
两年后,在一次演出活动中结识了国家一级演奏员、扬剧二胡演奏家张学艺先生,受他点拨,陈继峰的二胡演奏技艺突飞猛进。随着演出场数越来越多,他凭借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勤学苦练,逐渐成为剧团乐队的主要成员。
陈继峰介绍说:“好多人认为二胡看上去简单,学会应该很容易。但行业中有这样一句话‘千日琵琶半日箫,小小二胡拉断腰’,可见想演奏好有多难。”
改革开放后,由于剧团的效益滑坡,陈继峰不得不忍痛割爱离开了剧团,放弃自己最热爱的工作,回家创业。但至今没有放弃二胡的学习。
刘湧称赞道:“陈继峰不仅好学,还善于继承传统民间的演奏技法,所演奏的乐曲清新悦耳,俗中见雅。”
勤于专业 制作二胡为乐
也许是因为“能人办厂”,陈继峰的小企业也是办得风生水起。然而,他一直没有放弃练习二胡。
随着自己的演奏技艺不断提高,原有的二胡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是他就前往多家二胡生产厂家购买高端二胡,可是这些二胡的音色、音质却不尽如人意。怎么办?他把这些买回来的二胡以低价卖掉,萌生自己制作二胡的想法。
陈继峰潜心制作二胡
陈继峰在剧团工作时,常去扬州一家作坊维修二胡。他根据当时作坊老板提及到制作二胡的重要技术和自己的独特理解,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二胡。
一个多月尝试,二胡是制作出来了,可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效果。随后,他通过互联网搜索二胡制作工艺学以致用、购买二胡拆解研究,终于找到攻关的方向。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前后报废近50把二胡后,终于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二胡。成功的喜悦让自己有点“张扬”,一位专业的琴师得知后,特地从外地赶来试拉、试听,觉得这把二胡非常好,死磨硬缠以高价买走。无奈之下,陈继峰只得重新制作二胡。
陈继峰介绍说:“二胡的制作看上去很简单,也就是一根琴杆插入琴筒,再绷上两根琴弦就成了。殊不知,正因为看上去结构简单制作难度才大,因为想要获得好的音质,这里面的学问深呢!”
后来,为了自己的爱好,他干脆关掉了自己的小厂,走上专业制售二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