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经这些建筑会“呼吸”

这些建筑会“呼吸”

沃鑫才子沃鑫才子时间2024-10-27 分类产经浏览47633

  【加快绿色转型 激活发展动能】

  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

  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潮流、大势所趋。在我国,一场关于建筑的绿色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从北国的冰封之城到南方的热带岛屿,绿色建筑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们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映射着我国建筑节能低碳发展的决心与智慧。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我国建筑行业绿色转型迎来全面加速。

这些建筑会“呼吸”

  通过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北京首钢老工业区实现工业遗存风貌和现代会展的有机结合。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摄/光明图片

  加速:绿色低碳建筑遍地开花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实践正在遍地开花。

  在天津,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全球首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在盐碱荒滩上建成了一座活力新城,成为引领绿色低碳生活的城市标杆。2023年,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宣布,推动生态城建设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升级版,并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加强绿色发展领域合作。生态城蓝绿空间占比超过50%,绿色建筑全面覆盖,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打造了国际合作示范样板。

  “生活在全都是绿色建筑的生态城里,感到非常舒适和满足。屋外随处都是绿色的植物和清新的空气,仿佛生活在城市的小森林里。屋内自然采光通风良好,太阳能热水系统及节水设施节约了资源,电费和水费都比以前降低了不少,生活品质大大提高。”生态城居民周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海南,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的建设,通过集成应用建筑节能技术,融合多种形式的建筑光伏技术,仿佛为这个热带岛屿披上了一层绿色的“轻纱”。通过建设近零能耗新闻中心,推进公共建筑用能结构转型等措施,实现了减碳11617.7吨/年,达到了现状示范区碳排放量13436吨/年的86.4%。“全岛的绿电供应让人感觉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太阳能花园里,而那些会‘呼吸’的建筑,仿佛在告诉我们,舒适和环保可以兼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的樊先生说。

  在山东,青岛市的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更是将绿色建筑的实践推向了高潮。截至目前,青岛绿色建筑累计建成1.39亿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展示了我国在建筑节能降碳方面的显著成效。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海河山大观项目以其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成为严寒地区建筑节能的典范。在这里,高性能的围护结构保温技术,仿佛给建筑穿上了一件保暖而透气的“外衣”。据住户反映,即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室内的温暖如春。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建筑综合能耗较国家现行能耗标准降低了50%以上。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实践逐渐增多,出现了一批适合地域气候的优秀绿色建筑。从关注建筑的形式与空间效果,转向更注重物理性能、使用行为、资源利用等,建筑效果也从关注空间密闭性、设施高效性转向更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空间用能、材料固碳、设计生成一体化等,绿色低碳建筑进入多元并举的发展阶段。

  在政策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和项目加入绿色建筑的行列,共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变革:建筑设计技术理念迎来重塑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应用,发展清洁低碳供暖。”《意见》中特别提到了一项新技术。

  什么是“光储直柔”?不少建设者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新奇的“名词”。所谓光储直柔,是在建筑领域应用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的简称。“光储直柔”助推建筑理念的变革,屋顶光伏发电—建筑储电—直流电系统—柔性供电用电模式,使建筑用电由目前的刚性负载转变为柔性负载。

  在上海嘉定新城的理想之地项目,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的融合,让建筑既能“省电”又能“发电”,既能“吸收”还能“消化”。钢木结构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建筑的美观度,更增强了其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光伏发电系统的引入,让建筑本身成为一个小型的能源工厂,不仅满足了自身的能源需求,还为周边提供了清洁能源,实现了建筑的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全区屋顶的40%都设置了光伏,其中近零碳区域达到50%,光伏发电量257万千瓦/年,相当于603个三口之家的全年用电量,减碳量预计达1080吨/年。

  绿色建筑不仅带来环境效益,更有经济效益。通过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建筑项目实现了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降低了运行成本,为企业和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绿色的变革还发生在行业链条之中,生产绿色建材成了很多企业的优先选择。

  在北京,北新建材公司大力开发脱硫石膏、磷石膏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技术,采用100%工业副产石膏生产纸面石膏板技术,实现工业固废循环利用,节省了自然矿产资源,推动节能减排,实施清洁能源替代。

  在山东,泰山石膏聊城公司通过工艺创新、节能降碳、精益管理等措施,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统筹生态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积极消化聊城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脱硫石膏,通过综合利用将“灰色废物”转化为“绿色产品”。

  从原料的选择到生产过程的优化,再到产品的创新,不断推动着我国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绿色、节能、低碳的方向发展。

  “建筑节能应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各个阶段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评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性能,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指出。

  激励:政策支持推动绿色建筑标准化

  步入北京市朝阳区的定福家园北里3号院,朝青知筑项目的住宅楼以其独特的绿色低碳节能设计成为社区一道亮丽风景线。这里,每一栋建筑都像是一件艺术品,与周围的绿色植被和谐共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生态公园。

  “我最喜欢这里的环境,感觉每一次呼吸都更清新了。”居民李女士说。

  朝青知筑采用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不仅提升了住宅的安全性和耐用性,还通过节能系统,让资源节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据北京城建有关负责人介绍,朝青知筑获得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水系统合理规划、高效节水措施、非传统水源利用、天然采光、室内空气品质等技术,力求营造绿色舒适的人居环境;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从首层开始进行全装配施工模式,每个标准层采用32种144块预制混凝土构件,单体建筑预制率达到60%,整体装配率大于90%,这在国内同类项目中居领先水平。

  据测算,与传统建筑相比,朝青知筑在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上达到39.6%,显著减少了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不仅如此,项目还通过提高建筑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长期维护成本。

  绿色建筑在各地的发展实践,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在这里,绿色生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在北京,政策的支持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的通过,为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绿色建筑提供了政策支持,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此次《意见》更是将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建立建筑能效等级制度,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我国正朝着绿色低碳建筑的未来大步前进。

  “当前,我部正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将大幅增长,建筑用能结构将更加优化。”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08日 12版)

[ 责编:孙宗鹤 ]
鸿合科技:受邀出席华为全联接大会,助力“AI+教育”创新发展 多维新场景加持黄金周 广西梧州文旅市场“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