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疑云:为什么5分钟后再查询,我的机票变贵了?
近日,不同手机在同一时间搜索同一趟航班票价相差3倍,让大数据会不会杀熟的争议,再度引发关注。为此,澎湃新闻深入采访了包括消费者,在线旅游平台、航空公司、代理商等行业内各环节的相关人士,试图找到“大数据杀熟”的真相。
调查中澎湃新闻发现,相比于数百元的巨额差价,消费者更经常碰到的是“前后5分钟机票搜索的价格相差很大”。
石先生就经常遭遇到这种情况。于是,为了买机票,他每次都要和妻子分工合作,他负责看机票班次和价格,研究确定以后,再由妻子用自己的手机下单。“我的手机查完以后,再刷新就变贵了,而我妻子的手机点进去则还是原价。”
“缓存价格”是如何“杀熟”的?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同一时间搜索同一趟航班票价不同,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调取的“缓存价格”不同所致。
据悉,目前国内航空公司所有的机票库存都在“中航信”,即GDS全球分销系统。
“比如有人购买了一张机票后,不论是从平台、代理还是航空公司,在接到这个‘指令’后,就需要向中航信调取数据,查看库存,平台也会从中航信获得最新的价格。但如果每一位消费者下单后都去调取一遍数据的话,成本会很高,所以平台就会将调取的数据做一个缓存,不同用户搜索时看到的可能是不同时间调取的缓存数据。但在用户支付前,平台会对票价进行二次确认,消费者就会发现查询时与购买时价格不一致。”某在线旅游平台内部人士李可指出。
“国内除春秋航空外,其余的航空公司的票价数据都是由中航信平台提供的,售票平台的价格信息基本都来自中航信系统,售票平台并无机票定价权。”某旅游行业资深评论人士张璐璐指出,“机票的价格是航空公司根据客座率实时变动的,售票平台会按照一定的频率刷新机票价格和库存,刷新延迟也可能会导致两部手机上的价格有差异。在航司公布的实时报价基础上,部分供应商能拿到一些更优惠的资源,在搜索结果页上一般会被优先推荐。”
疫情前曾做过国际机票代理的周玉文也指出,平台和代理都没有定价权:“平台就相当于大卖场,只是提供展示的场所。”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周玉文表示,以其此前长期代理泰国航班“包机”的情况而言,在诸如春节假期等情况下比较赚,而在淡季则比较“亏”,在淡季的情况下,有时候还有没卖出的座位就会作为“尾单”进行甩卖,价格可能就特别便宜。
“因为航司是有规定的,比如你拿了30个航班座位,开票率(即卖出的座位)不到一定比例是要扣钱的。”周玉文表示,“如果不‘甩尾’,我们的损失就很大,而且是双重损失,并且未来和航司的合作也会受到影响。”
“我们和航司之前是相互(合作)的,他们也有销售业绩的。这种低价票也是有一定比例的,通常是航班坐不满的情况下,我们等于分担一部分座位。但对于比较热门的航班,机票是供不应求的,我们也很难拿到价格比较低的票。”
“任何一家航空公司下面都有大的代理,代理拿到相应的(优惠)政策后再分给其他的代理公司,其中也包括在线旅游平台。”李可指出,这些优惠可能被大数据特定推送给他们认为需要优惠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和学生,这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画像人群之间的价格差异。
复杂的航班舱位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规范票代行业,早在2016年2月,民航局就发布了《关于国内航空旅客运输销售代理手续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销售代理企业不得向旅客额外加收客票价格以外的任何服务费,不得通过恶意篡改航空运输企业按规定公布的客票价格及适用条件、捆绑销售等违规手段,侵害消费者和航空运输企业权益。”
与此同时,《通知》明确,航空运输企业委托销售代理企业销售客票,客运手续费支付标准由按销售额比例支付改为按每张客票定额支付。原先,机票代理的手续费能拿到4.5%到5%的返点,而2016年7月,航空公司开始实行固定代理费的模式,平均一张经济舱机票给予代理的返点大约为10元。由此,票代们的利润空间大大“缩水”,航空公司直销比例逐渐提升。
张璐璐指出,对于线旅游平台等售票平台来说,其收益与机票的折扣率和销量直接相关,而与最终票价并无关联,因此并不存在“杀熟”的动机。
“另外,比如在春运、假期等机票购买的热门期间,有时用户在查询时候出现的价格较低的舱位已经售完,价格也会不一致。而越热门的航班,价格变动也越快。”张璐璐说。
还有一种情况,李可提到,比如搜索的时候发现机票价格刷新后价格变贵了,可能是此前价格比较便宜的舱位已经被占了。“这个舱位不是说商务舱、经济舱这种。事实上单单经济舱就有很多不同价格的舱位。”
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官网信息显示,经济舱包括超级经济(G,E)、高端全价(Y)、商旅知音(B,M,U,H)、折扣经济(Q,V,W)和超值特价(T,L,S,K,N)等5类,舱位则有15种,每种舱位的折扣都不尽相同。
来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官网。
(责任编辑:李春晖)